top of page


《聰明的管家系列》呵護家人的漢方- 肉蓯蓉
沙漠人參 - 肉蓯蓉 肉蓯蓉是生長在沙漠裡面的一種珍貴寄生植物。藥性入腎、味鹹,是從容和緩、威而質潤、非常溫和,且對於保養元氣、五臟六腑虛損症狀,養精血,促進修復。為什麼說威而質潤,服用肉蓯蓉後的感覺是很舒服,很有活力,但如電池般續航力,可以長期服用的,如 《 藥性論 》 中提到,是「延年益髓」的補養聖品,單單將肉蓯蓉做成丸子服用,它的效果是可以在體內長久持續的、穩定的保持良好狀態;在日本的 《 醫心方 》 中,很多就使用肉蓯蓉做主要的方藥、藥膳、茶飲。是亞洲國家都風靡養生強壯漢方藥物。 特點 肉蓯蓉因為色黑、性質黏黏、入大腸經,黏黏的藥材就可以潤腸、通便,代謝腸道內陳年堆積的髒汙納垢,色黑入腎氣烏黑頭髮,明 《 本草匯言 》 虛弱諸症皆可用,像是年紀大、退化性的、筋骨退化、退化引起全身疼痛;現代藥理學文獻也研究出確實能增強免疫,抗衰老。中醫有很多補養有名方子,但加入了肉蓯蓉就更勝一籌,譬如虛弱引起慢性的問題,嘴巴破、胃腸潰瘍、慢性咽炎等。 肉蓯蓉的煎煮方式非常忌諱鐵器,現代科技的快鍋、多功能鍋子,並不合適煎煮,容易產生藥性交互作用,傳統老字號製


一顆黑色漢藥丸子跟上時代
黑藥丸子的特性與優點 科技的生活走向快、新、效率,湯藥的古法煎煮講究已經逐漸減少及省略不見了,科學中藥粉是現代中醫藥診所跟坊間中藥房最常出現的,但是攜帶與保存不方便之外, 有效成分保留也隨之受限。隨時方便性的保養是生活趨勢,炮製的藥工使用了「蜜」來保存、防腐;「蠟」來包裹防潮、防光照、防蟲蛀、防藥效揮發,延長中藥成分的保存期限及品質。黑藥丸的誕生,蜜丸、蠟丸保存密封也因此起了很重要的角色。 蠟丸 黑藥丸子的起源 丸散膏丹最早首次記載始於《黄帝內经》,也是依照急性病、慢性疾病需要來分類劑型,黑藥丸子的起源特色是使用蜂蜜,將藥物先煎成汁濃縮成膏或藥材研末後煉蜜烘烤成黑色圓形藥丸,蜂蜜可以保養脾胃、調和藥性,功效作用很類似甘草。蜂蜜還能防止中藥氧化變性,用蜂蜜製作中藥丸,一面是蜂蜜有黏性,捏製藥丸成形,一面是有甜味,能調和中藥的苦味或特殊氣味。 古時製藥示意圖 丸劑的特性與優點 名醫李東垣在「湯液本草」中,論到「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丸劑在治療疾病時的差異性就在於能長期舒緩治療和持久性調養體質,針對需要深度調養、長期虛弱勞損族群,丸劑在胃腸道優勢是


不只是血糖問題!中醫五大方針調理「糖尿病」
糖尿病在中醫稱為「消渴症」,早在1800年前的《金匱要略》中就記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其多飲多尿的症狀猶如糖尿病症。中醫觀點認為,糖尿病的根源不只是血糖升高,而是肺燥傷津、脾失運化、腎陰虛耗,導致臟腑功能失衡。 想從中醫理論調理糖尿病,從這五大方向下手👇 辨證論治:糖尿病不只一種體質 中醫會將糖尿病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從根源調整: 上消(肺熱津傷):口渴、咽乾、喜冷飲 中消(胃熱):多食易飢、便秘、胃脹 下消(腎陰虛損):尿多、腰痠痠軟、頭暈耳鳴 對應症狀選擇處方,能更精準緩解與調養。 穴位調理:按壓2穴位,穩定血糖 中醫認為經絡通暢有助於氣血的運行與臟腑協調,常按以下穴位對糖尿病的體質改善有正向幫助,能輔助改善口乾、口渴與代謝失調問題: 魚際穴(肺經):位於大拇指下方掌面凹陷處,有助緩解口乾與上消證狀。 內庭穴(胃經):位於第二、三腳趾間,有助清胃熱、抑火旺、降內燥,改善中消型的多食與口渴。 每天按壓這兩個穴位,搭配深呼吸,促進氣機調和,有助糖代謝平穩、身體陰陽回復平衡。 經典複方:「玉泉散」為基底,清熱生


隱形殺手-肌少症,中醫調理養出好肌力!
肌少症是現代常見的退化性問題,指隨年齡增長,肌肉量與力量減少,影響行動與生活自理。其實早在古代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記載:「痿謂痿弱,無力以運動」,說的正是因肌肉萎縮而無力的現象。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肌肉的健康,同時仰賴於脾胃的營養吸收與肝腎的滋養筋骨!...


疫情還沒走,空調病又來襲?這5件事馬上檢查
別於往年因夏日氣溫升高、病毒傳播的機會降低,人們較不容易在夏季感染感冒,然而隨著病毒演化,今年夏季新一波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甚至預計延續至8月。這時,夏天幾乎離不開空調的現代人,在長時間處於低溫且不通風的環境下,不僅容易增加流行病風險,更可能導致冷熱失衡,出現包括頭痛、肌肉酸...


失智症-如何發現前期徵兆與預防方法
在快節奏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忘記事情的時候,忘記帶錢包、忘記剛說完的話、記錯朋友生日。偶爾的健忘很常見,但若出現以下狀況,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在提醒我們要關心大腦的健康喔! 根據研究顯示,大腦的神經元會隨著年齡與生活壓力逐漸退化,但這不等於失智。...


藥食同源的古今運用 – 經典劇《大長今》中常見食材
藥食同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藥食同源」是中華傳統醫學的重要理念,意指食物與藥物本質相通,都具有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飲食攝取多種食材,如薑、蒜、紅棗、山藥、枸杞、菊花等,既是餐桌上的食物,也是中醫理論中的「藥」,能補給和調節身體的狀態。如:薑能溫...


不只避邪!端午節4大藥草效用不可不知!
每年端午節,除了冰箱塞滿粽子外,門口懸掛的避邪草束,你是否也準備好了呢? 為何要綁避邪草束? 自古以來即有五月是「毒月」、「惡月」之說法,而端午節當日更被指為惡月之惡日!為了驅逐五毒(蠍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或蜘蛛)和疾病,因此有了家家戶戶於宅前懸掛帶有驅蟲香氣草束的習俗...


青光眼不可逆!40歲後恐成高風險族群
台灣約有40萬人患有青光眼,隨3C產品的使用率攀升,青壯族群患病比例也逐年增加,與過去十年相比成長6成,成為失明的第二主因。 然而慢性青光眼早期症狀難以察覺,容易因錯過治療時機造成視力損傷。正因不可逆,所以加強預防顯得格外重要! 防止青光眼,你可以這麼做: 定期檢查...


「丸劑」和「膠囊」差別在哪?你選對了嗎?
很多朋友問我們,同一款產品為什麼分為兩種劑型,「丸劑」和「膠囊」各有什麼相異之處?素食者又該食用哪種劑型呢? 【 丸劑🟤】 ✓ 素食 ✓ 葷食 萃取提煉中藥精華後加入蜂蜜調製,蜂蜜因黏度高可定型,不僅有幫助藥性緩和等特性,亦能中和藥材的苦味。大部分純中藥藥丸,素食者可食;...


清明必吃清單!代代傳承的經典食物與由來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除了祭祖掃墓外,也適合與團聚的家人踏青出遊!清明除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重要的民俗節日,因此孕育許多蘊含習俗與祝福的應景美食。一起來認識這 5 樣清明傳統食物吧! 清明 5 味,傳統好食光 潤餅...


芒種一到,濕熱來襲?小技巧教你輕鬆排濕!
俗語「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是在預測若芒種當天下雨,農曆六月就會是炎熱乾旱的氣候,雖然今年芒種落在農曆五月,但濕熱氣候依舊如期而至。芒種是一年中濕氣最重的時節,不僅容易疲倦、食慾不佳,甚至因身體機能失調而導致失眠。中醫建議,可以善用當季食材與穴位按摩來「補氣...
bottom of page